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献帝初童谣 汉 · 无名氏
 押霁韵
《后汉书》曰:献帝初童谣。公孙瓒以为易地当之。遂徙镇焉。乃修城积谷。以待天下之变。建安三年袁绍大败。缢其姊妹妻子。引火自焚。兵趣登台斩之。初。黄巾。杀刘虞。乘势南下。侵据齐地。雄威大振。而不能开廓远图。欲以坚城观时。坐听围戮。斯亦自易地而去世也。
燕南垂。赵北际。
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后汉书》公孙瓒传。《三国志》公孙瓒传注。《御览》百六十二、七百六十七。《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八。)
奏劾刘嘉赵世 东汉 · 高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一
光禄勋刘嘉廷尉赵世,皆以被病笃困,空文武之位,阙上卿之赞,既无忠信断金之用,而有败礼伤化之尤,不谨不敬。
请廷尉治罪,河南尹治世罪(《续汉·百官志二》注补引蔡质《汉仪》:「正月旦,百官朝贺光禄勋刘嘉廷尉赵世各辞不能朝,高赐举奏」。案《刘虞传》云:「祖父光禄勋」。)
韦休甫韦端字休甫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使君足下:怀远垂勋,西戎即叙。
前别意恨,甚多不悉。
辛从事至,承获所讯。
喜而起居,不恙而到也。
云便结驷,径至旧治,西土之人,宗服令德,鲜仇崇好,以顺风化。
万里雍穆,如乐之和。
虽为国家威灵感应,亦实士縠堪事之效也。
伯安幽都而登上司,子琰豫州而取宰相
近事未远,当勉功业,以丰此庆耳。
闲僻疾动,不得复与足下岸帻广坐,举杯相于,以为邑邑
前日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
昨日仲将复来,懿性真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
不意双珠,近由老蚌,甚珍贵之。
遗书通心(《魏志·荀彧传》注,《艺文类聚》五十三。案:凉州太守韦康字元将字仲将。皆韦端子。)
上言破袁绍建安五年十月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一
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为说命禄之数。
与臣书云:「可都甄城,当有所立」。
擅铸金银印,孝廉计吏皆往诣。
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
神应有征,当在尊兄」。
南兄臣下欲使即位。
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
便欲送玺。
曹操断道
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
辄勒兵马,与战官渡。
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
与子谭,轻身迸走。
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魏志·武帝纪》注引《献帝起居注》。)
袁术书议立刘虞为帝 东汉 · 乾馥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五
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
功德治行,华夏少二,当今公室枝属,皆莫能及。
光武定王五世,以大司马河北耿弇、冯异劝即尊号,卒代更始。
刘公恭王枝别,其数亦五,以大司马幽州,此其与光武同。
谶云神人将在燕分。
济阴男子王定得玉印,文曰「虞为天子」。
又见两日出于代郡,谓虞当代立(并见《魏志·公孙瓒传》注引《吴书》。)
与弟书 其二 孙吴 · 虞翻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八
有数头男皆如奴仆。
伯安虽痴,诸儿不及。
观我所生,有儿无子。
伯安三男,阿思似父,思其两弟,有似人也。
去日南远,恐如甘蔗,近杪即薄(《御览》九百七十四)
冠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二
夫冠者,所以饰首而别成人者也。
若夫蔼蔼扬辉,金蝉翠緌,周之委貌,夏之毋追。
柱后惠文,执法近臣之服;
高山侧注,行人谒者之仪。
尔其本于缩缝,始于缁布,黈纩如,垂旒若露。
楚子通梁,鲁儒章甫。
见诸侯之缋緌,识天王之朱组。
招虞人而不进,问仲尼而宁语。
卑狭已传于梁冀,毁裂讵堪于伯父。
若其戴北斗之奇制,题南部之嘉名,文雅既讶于欣泰,简彝复怪于陈灵。
宋康之示勇,伤子路之结缨。
大有宽饶之制,小闻子夏之称。
弹之盖申于知己,溺之不喜于儒生。
至于鲁国紫緌,卫文大帛,奇服青云,华缨飞翮。
汉高之作竹皮,段颎之为赤帻。
则有服兹黼冔,戴此纮綖。
弁师之司五冕,彦回之惜三蝉。
岂畏郭彰之截角,唯讶刘虞之补穿。
复有上元九星之华,王母晨缨之美,卫叔芙蓉之饰,籍孺鵔鸃之丽。
宋文拔貂以接下,楚庄绝缨而待士。
集乌曾感于曾参,飞蝉更欣于朱异
收、冔之名既异,齐、楚之制亦殊。
管仲曾言于救失,孙敖方喜于行诛。
尝闻伯之獭皮,江充蝉纚,御史豸角,虎贲鹖尾,士会黻冕,晋侯端委。
或以樊哙作名,或以慕容为氏。
垂緌既表于游惰,缟武因知其不齿。
亦有冠之而曾无丑士,遗之而信是小人。
云公见戏于烧烛,江淹独欣于采薪。
见弹治于梁相,从嗜好于邹君。
汲黯而避武帐,辞王莽而挂东门。
交让知求旧之旨,枝木闻訾圣之言。
观其饰以貂鼲,簪之玳瑁,庄子缦胡之称,齐将兜鍪之对。
赐远游于于禁,加进贤李绘
或以金貂换酒,或以氂缨请罪。
又若象玄武之威,采○陵之,认都人之缁撮,见野夫之草服。
从楚庄之好,笑夫差之欲。
魏牟之讽败縰,王升之言爱縠。
及有练缨麻冕,琼弁金颜。
宦者四星,咸加于巧士;
舜人八佾,并戴乎方山
爱此附蝉,鄙夫聚鹬。
范子但言于求货,许子未闻于自织。
陈思之愿武弁,御史之簪白笔。
皆所以表成人之义,尽文章之饰也。
咏史(上) 其一 刘虞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曲盖华旗起益荆,幽州臣节独分明。
汉家福分无周旦,天遣忠贤不习兵(自注:汉家宗室刘焉、虞、表与备,备才最高,虞心最正。观虞辞帝,玄德之心已不然矣。使其习兵,为贤羽翼,斯汉之周公矣。)
咏史(上) 其二 刘虞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疽溃中平甲子年,蒲蠃桑椹亦萧然。
幽州别是神仙土,谷石人间三十钱(自注:虞在幽州,劝督农桑,谷石三十钱。)
咏史(上) 田畴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徐元宛似历山中,义气人间窄不容。
不为犬羊残士类,肯教曹操卢龙(自注:田畴愤刘虞雠,而不能讨公孙瓒者,力不敌、不忍残民也。就曹而教之卢龙之径者,为本郡冠盖复雠也。固不受操之封者,知其不臣也。可谓仁人义士矣。)
陈子虚少卿刘虞大尹送余庐陵志别 明 · 尹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川急雨下轻舟,烟草离离自唤愁。
托契漫怜年少日,论交常向古人求。
陈遵旧谊推先辈刘协新文绝后流。
早晚飞鸿过京邑,幸题尺素慰沈忧。
大雷贼刘虞平饮至诗 明 · 阮自华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山城节钺倚云隈,江浦雷霆动地来。
部下官材皆国士,帷中素女赡兵才。
投鞭赤壁流先断,试剑丹阳石自开。
欲笑楼船过汉跸,溟濛风雨射蛟台。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兵略部
魏博节度使田公神道碑 唐 · 裴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
理天地者阴阳。统邦国者文武。
才得其位。政由其理。
则元后作圣。九有以宁。
其或纽暂解而复维。运偶否而终泰。
是以周十世而生方叔。唐八叶而传太傅
保乂藩服。昭宣王度
嘉言大猷。郁为国桢。
太傅讳承嗣。其先有妫之后。
敬仲奔齐。五代而昌。
因采田而氏焉。异才茂德
继踵而至。其后议郎畴。
刘虞墓。让卢龙勋。
义声洋洋。焯于古今。
公则议郎之裔。今为北平人也。
曾祖堪。隋州从事
祖璟。皇郑州别驾
烈考守义。皇安东副都护
户部尚书。皆恭肃明哲。
纯懿贞良。纂迈德之仁。
传有后之庆。公则尚书之第六子也。
元和间生。其德直方
刚毅中正。根于天常。
钟海岳之灵。抱清淳之气。
幼尚击剑。长而事边。
山川之险易。计戎狄之勇怯。
沉机潜运。藏用待时。
开元中。林胡犯边。
公始以兵术闻。节将急而求公。
乃假公平卢先锋使。即日以偏师敌之。
公大破夷落。斩首万计。
朔漠之人。恃公为雄。
戎帅以捷闻。特拜公左武卫郎将
策殊勋也。仍前平卢先锋使。
擒俘斩首。一月三捷。
戎陬气慑。边徼尘清。
左武卫中郎将。迁左清道率。
左武卫将军昭武功也。
天宝季年。逆帅安禄山窃幽陵之甲以叛。
驱劫忠良。易其守心。
蹠犬吠主。大肆凶逆。
料天下敌已。唯公一人。
遂乃临以刀锯。邀其质任。
爰授兵要。置之腹心。
公迫以凶威。计无从出。
窃谓所知曰。昔龚胜闭口。
君房杀身。无补于时。
自挤沟壑。乃呼天饮泣。
忍死从权。将图不朽之勋。
以显大忠之节。时寇陷洛阳
遐迩震骇。大纵虏夺。
以弭凶徒。唯公禁戢属兵。
托以戒严他盗。时大雪满营。
间无径术。逆帅巡行诸部。
躬自劳寒。至公之营。
疑其无人。公乃介冑辕门。
出卒罗拜。阅数伍籍。
不缺一人。逆乱之徒。
尤加敬惮。爰及刑狱。
取决于公。寇逆乱常。
法令苛惨。织辞诋告。
每陷忠良。皆以阿旨入法为已诚。
察理辨情为携贰。公将谋知免。
且欲雪冤。每至议谳。
必归情实。至于免鼎镬脱桎梏者。
不可胜数。冀其违忤。
稍见疏远。而逆帅以为平允得当。
仁德归厚。信重奖助。
又倍于常。其后贼乱蜂起。
互相吞戮。禄山流膏。
安庆绝凶。思明陷刃。
朝义传首。羿浞既平。
日月贞明。公云龙交感。
霖雨将作。誓尔有众。
同归圣朝。诚意克从。
大节斯立。时代宗在宥天下。
降衷于人。载览归款。
特加诚顺。即日除户部尚书御史大夫莫州刺史
复以莫州地褊。不足安众
特迁魏州刺史贝博沧瀛等州防禦使。公荣惧感泣。
潸然涕流。天之休。
誓答元造。中以状闻。
上收其忠。锡以旄钺
真拜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初怀恩之讨朝义也。
深结归命之帅。阴有将叛之心。
及恃功不虔。造节方兆。
虎据汾晋。寇于太原
乃分使河朔。连扇偫帅。
邀我同恶。示以师期。
偫帅献款。决计于公。
公曰。吾侪所以修睦仆固者。
将欲藩翰王室。怀宁远迩。
竭股肱之力。报亭育之恩。
乃玩兵左道。自任奸慝。
有死而已。吾蔑从之。
俱精练成师。以顺王命。
臣子之职也。由是偫帅感悟。
率德相从。械系行人。
显与之绝。暨声问达于四境。
干纪之师。索然气夺。
是以怀恩丧子于榆次。弃甲于西河
北走胡庭。埋魂绝域。
抑有由也。蹈危而正。
可谓文武三杰。精刚百练者也。
惟帝念忠。拜公尚书左仆射
赏有功也。迁大司空
旌有德也。初公之临长魏郊也。
属大军之后。民人离落。
闾阎之内。十室九空。
公体达化源。精洁理道。
宏简易。刬烦苛。
一年流庸归。二年田莱辟。
不十年间。既庶且富。
教义兴行。魏自六雄升为五府。
拜公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仍加实封一千户
以陟明也。而缁黄耋耆。
诣阙陈乞。请颂德褒政。
列于金石。帝曰俞。
以命先臣门下侍郎王缙。撰纪功烈。
锡魏人以碑之。其明年
请立生祠而尸祝之。公执谦冲。
抑而勿许。茂厥丕绩。
秩迁太尉。畴咨补职。
爰立作相。公拜赐荷宠。
若坠泉谷。誓将率先启行。
斩伐不臣。殄彼昆夷。
复我河湟。然后挂冠都门。
告老归第。呜呼。
有志不就。昔人所痛。
致君之道未展。大夜之期俄及。
大历十三年春二月。遘天伦之戚。
茹痛而疾。秋九月甲午
薨于戎府。享年七十有五。
天子悼舟楫之沉覆。邦人号榱栋之崩摧。
罢辍市朝。哀恸中外。
谏议大夫蒋镇册赠太保。临吊赙礼有加等。
夫人富春孙氏。齐庄之德备矣。
越国之封。列鱼轩之贵。
降年不永。先公即世。
其年十二月十四日。得吉兆于魏州贵乡县金堤乡吴河里之原。
迁夫人之殡归同穴之期而祔焉。礼也。
公孝敬忠信。慈仁睦友。
造次颠沛。一以贯之。
在家如严君。抚人如慈父。
违其子而进犹子。逾十起之爱。
传八命之荣。则宋穆不独贤。
伯鱼有惭德。积载馀庆。
并时而昌。允子十一人。
长子维。皇魏州刺史
次子朝。左神武将军知军事检校右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三子华。皇太常少卿驸马都尉
尚永乐长公主。永乐薨。
复尚新都长公主。赠工部尚书
四子绎。皇试大理评事
五子纶。皇监察御史里行
七子绘。八子纯。
不幸早世。九子纷。
河南参军。十子绅。
殿中侍御史内供事。十一子
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皆文武奕世。
忠孝传家。或至大官
或阶清级。诞生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驸马都尉雁门郡王实封五百户赠司空
则公之第六子也。纂承鸿勋。
不忝前烈。开戚里之贵。
继茅土之封。绣毂朱轮。
光辉日新。圣朝覃孝理之恩。
轸闻鼙之念。复追赠公太傅
复赠魏州大都督相国烝烝孝思。
霜露增戚。复以生祠故事。
具表上闻。天子彰善崇德
乃许追立。爰命词臣礼部侍郎吕渭徵撰休烈
厥功茂焉。相国工部尚书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魏博相贝澶卫等州节度管内度支田观察处置等使季安
继踵象贤。克荷丕构。
玉立冰洁。孤高不偫。
骎骎逸足。长途万里。
勋贤接武。今古罕伦。
呜呼。开国承家之义显矣。
翼子谋孙之道光矣。没而不朽。
非公而谁。抗宾事戎麾。
出入三世。目睹芳躅。
耳聆嘉声。不愧之词。
诚非謟上。敢刊乐石。
传于无穷。词曰。
维岳雄气。钟于崆峒。
委和孕灵。降生我公。
于惟我公。其德崇崇。
处暗不昧。在明则通(其一)
运属昌时。功居显位。
天子命我。莅于东魏
荣传曳履。宠拜端揆
乃领司空。俄登太尉(其二)
爰立作相。俾屏我王。
训节制师。威不庭方。
为国之纪。为人之纲。
教义聿修。德音孔扬(其三)
上天降灾。夺我元老。
邦国殄瘁。谁云寿考。
梁木其坏。嘉言是宝。
陇月阡。荒烟蔓草(其四)
堕泪碑在。生祠庙存。
泽流福子。庆被孝孙。
日下甘棠。风清德门。
刻此金石。传芳后昆(其五)
与奴辈马上口占燕南故事 其二 清 · 王昙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烟霞万古楼诗集卷三
白马丛中建霸图,白洋春淀笑菰蒲
英雄亦有公孙瓒,不独刘虞是懦夫(右赵北口。)
乐府古题序丁酉 董逃行 中唐 · 元稹
乐府古题序(案:丁酉。):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章、篇、操、引、谣、讴、歌、曲、词、调,皆诗人六义之馀。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总得谓之歌曲词调,皆斯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也。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而纂撰者,由诗而下十七名,尽编为乐录、乐府等题,除铙吹、横吹、郊祀、清商等词在乐志者,其馀木兰仲卿、四愁、七哀之辈,亦未必尽播于管弦明矣。后之文人,达乐者少,不复如是配别,但遇兴纪题,往往兼以句读短长,为歌诗之异。刘补阙之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犊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况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唯诗人杜甫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余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昨梁州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余因选而和之。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若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特书列女之类是也,其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者,则由家止述军输、捉捕词先蝼蚁之类是也。刘李二子方将极意于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
剜剜深脐脂燄燄,人皆数(一无数字)叹曰。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膏销骨尽烟火死。
长安城中贼毛起,城门四走公卿士。
走劝刘虞作天子,刘虞不敢(一作取)作天子。
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董逃人莫喜。
胜负相环(一作翻)枕倚,缝缀难成裁破易。
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中牟。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邺县。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新都。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单父。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幽州。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渔阳守。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吏奸判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六、《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二
夫告妻奸,官司所当施行。
但登时不捕,久方有诉,妻已弃离,又复该赦,方且并他事罥挂论诉,官司虽欲尽情追究,不可得也。
蔡八三娶阿李为妻,淫妇不能守节辄与县叶棠奸通,是诚可罪。
据阿李、叶供对,其通奸实在去年六月以后。
八三所诉,却称去年十月初七日,因出外回来,亲见其妻与叶棠在家行奸,当捉住呕叫邻保,被叶棠脱走,不容论诉。
若果如此,登时既不亲捕,又不告论,乃是蔡八三自失。
又称叶棠因与其妻有奸,恐其儿妇窥觑,遂写下离书草本,唆使其子蔡保誊写,离弃儿妇阿张。
且离必有深争,不得已而后遣弃,岂有无故被人唆使,辄自离其妻者。
追人供对,索出离书参照,盖因其夫妻不和,遂从仳离,蔡八三与妻阿,皆知情着押。
况其事在去年二月,而叶棠与阿李有奸,却在六月以后,似于前事不相干涉。
蔡八三去年闰十二月内经县告论,官司方行追究,今年二月,又自立离书,将妻阿李遣弃,及别立批约,交领衣服。
既离之后,又复经县经府论诉,官司尽人之词,索上一行人审究,其情节已自分明。
叶棠、阿李不合奸通,合系徒罪,该遇玉宝赦恩,亦合原犯。
蔡八三已立离书,将妻遣弃,难以追悔。
蔡保离妻阿张,已逾一年,阿张既改嫁徐伯安为妻,蔡保亦再聘彭彦之女,法难追改。
叶棠身为公吏,不惧条令,与阿李奸通,虽已该赦,合从杖一百科断,以为吏人之戒。
阿李牒押回本贯崇安县交管,不得在外别惹词诉。
阿李所供蔡八三因顾得女使宜奴,遂将阿李僝僽遣弃,免追究。
蔡八三原立离书、领约,连粘附案,阿张离书给还。
馀人并放。
易外传 宋 · 胡宏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八、《五峰集》卷五
《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者,盈也。
物之始生,盈盈然皆有充满塞实之意,及既生,则发舒矣。
刚柔始交而难生,震始交于下,坎始交于中,难屯,未通畅也。
震为雷,坎为水。
阴阳始交,则勃郁为雷,未为雨也。
震动坎陷,二卦相重,动乎险中也。
屯有大亨之道,贞。
且因雷雨之动满盈也,故「勿用有攸往」,往则不贞,失大亨之道矣。
方天下屯难之时,纪纲未正,法度未明,岂独力所能济?
建侯,广求辅,忧勤不懈,然后能济矣。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秦暴既极而未息,汉安方来而未定,陈涉以匹夫首事,出万死之计,不畏狼秦,「动乎险中」也。
诚能立为天下除残贼之志,复立六国后,于此有人贞固其心,为秦益敌,以自辅助,守正而不移,则秦可灭,时可治,而天下之屯解矣。
自蕲至陈,未远也;
兵方强,残贼肆行,未艾也;
而遽王之,示天下私,无中正诚悫之心,岂有大亨之道也?
傲长者而妻父去,斩宾客而故人行,听谗毁而诸将不亲附,失建侯之义甚矣。
死于城父,不保首领,非不幸也。
「勿用有攸往」,岂不信乎?
汉高则起丰沛,扶义而西卷蜀汉,扶义而东诛残贼,其贞固可知矣。
张良于邂逅,举陈平于亡命,拔韩信于行阵,取英布于敌国,收雍齿于故怨,是以能诛灭秦、项,刬革暴虐,与天下更始,四海会同,六合为家。
由是观之,则「大亨贞」、「利建侯」之义,圣人示后世之意悉矣。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东汉之末,豪杰竞起,有刚阳之德宜为君者,昭烈而已。
痛王室之倾颓,愤奸臣之窃命,扶本宗,诛奸宄,一匡天下,其志也。
而为相于平原,为牧于徐州,归袁绍,投曹操刘表,曾未足以舒其志。
然临祸患而信义益明,不少变其初志,三顾草庐以致诸葛,得庞统,来法正,追景升,顾恋赴义之徒,而众士景从,若水之归海,以贵下贱,而大得民也。
于是遂定巴、蜀,三分天下而有济屯之势,「居贞」、「建侯」之利大矣。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二、九五应而逼于初阳、不得相从者,以屯故也。
天子者,天下之首;
蛮夷者,天下之足。
中国盛强,蛮夷屈服,天下之常经也。
而汉之时,匈奴暴桀,抗衡中夏,其为足也犹初,其僭乱也犹九。
苏武使焉,匈奴壮其节义,凌折困辱,必欲降之。
虽倚汉刚明之君,而远在蛮夷,为所拘絷,降之不可,归欤不听,故「屯如邅如,乘马班如」,进退不能也。
六,阴也,二亦阴也,妻道也,臣道也,从一而终者也。
武守是道,舍生取义,以死守节,心归中国,义绝蛮夷,虽身在匈奴,不为之用,岂求有功名于彼哉!
譬如贞女,虽或介于强暴而不可侵凌,终不为之字也。
夫使蛮夷,而善归者多。
是时匈奴强暴,非心服中国,而乃使之,是以遭难如此耳。
十者,数之终极而后变也。
居十九年,匈奴势衰,欲归计强汉,乃得还。
然后名扬于匈奴功显于汉室,完节而归,乃字也。
蛮夷服中国,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
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炎汉再建之初,隗嚣起于陇西,以庸才居民上,有偏霸之意,即是鹿也。
夫立国以得贤为本,若马援、申屠刚、杜林、郑兴诸贤,皆莫之与而去之,是无虞也。
惟陷身于不义,以及乱亡耳。
终不悟,举兵背叛,不知几而往,困于西城,饥而死,吝穷甚也。
窦融则不然矣,其保河西也,岂无专据方面之志哉!
然闻光武勃起,中原土地最广,甲兵最强,号令最明,遂舍五郡之权,一心汉室,终保福禄,亦可谓之君子矣。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桓公入齐,鲍叔实辅之,既而不执其政,「乘马班如」也。
管仲者,己之交游,有贤才而胜己,则求之于鲁,脱之于俘,荐之于公,让之以政,「求婚媾,往吉」也。
于是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鲍为齐臣,至于今称焉,可谓「吉,无不利」矣。
非其能知己之短而肯进人之长乎!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鲁昭公当三桓强盛、禄去公室之时,以人,则皆季氏之人;
以政,则皆季氏之政。
君位虽存而威权去已,不足以有为,欲恩泽下流,难矣。
其膏也,膏,凝结而不流者也。
然则宜奈何?
自小而以渐正之,使恩泽浸润加于百姓,仁心仁闻著于天下,则有吉,如唐武宗、宪宗是也。
鲁昭不知出此,举兵攻之,欲夺数世之权于一旦,恩泽未孚,民莫之与,以致失国出奔,客死他所,凶矣。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汉献帝、皇泰主。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太甲、成王以幼冲未有所知而居君位,童蒙也;
伊尹、周公以刚阳之才,任顾托之重,为发蒙之主者也。
夫伊、周非有求于太甲、成王,太甲、成王非伊、周无以保其尊位,守其宗庙社稷,故「匪我求童蒙」,乃「童蒙求我」也。
「初筮告」,若伊尹太甲,方其居忧之时,即放之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是也。
若不决之于初,待其听政,然后随事之失而言其非,则「渎蒙」矣。
周公成王,自幼冲之中,不顺其意而行姑息之恩,故左右侍御仆从,即以正人为之,以检束其行,使幼而闻正言,见正行,亦不待其临尊位,然后因事一一以教之也。
是以太甲、成王虽无过人之才,而卒皆为大贤者,以伊尹、周公能养其正于蒙,有作圣之功。
此蒙之所以亨也。
夫当天子蒙蔽未发之时,当发蒙之任,负天下之责,苟不持正,自信不疑,则必有乘间投隙而起者矣。
故圣人又戒以利在于贞也。
惟贞,然后足以弭奸邪窥伺之心,厉忠贤进为之志,事功可就,而祸难不生矣。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大舜之有天下也,先诛四凶;
孔子之执鲁政也,先诛少正卯
唐太宗之起义兵也,先诛高德儒。
盖时方蒙蔽,未知好恶之所在,惟先威之以刑,则观听耸动而民知所从矣。
是说去其不知所从之桎梏也。
虽然,刑加于恶之尤者,然后足以正法,新民之耳目而施教化也。
若用之不正,以及众人,则不足以得民心,民苟免而无耻,于治安之道为可吝矣。
九二:包蒙,吉。
纳妇,吉。
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诸葛孔明执蜀政柄,上有后主孱暗之君,下有杨仪、魏延昧于大体之属,北有蔽欺天下窃命之魏,东有不知天命称尊之吴,可谓蒙之世矣。
孔明尽礼,后主听信,无所嫌忤;
圆融、延,使各展其才力;
结好江东,而不明其称帝之罪;
志在北征,亦必闭关息民,然后用之。
其志大,其量弘,虽未能致其亨,而有安强之吉矣。
广开言路,弃非如敝屩,得是如珠玉,孜孜尽下,事无不察,算无遗数,「纳妇吉」也,岂有凶祸之及哉?
夫臣事君犹子事父,九二刚阳之才,而六五柔顺之君与之相应,故虽居蒙世而有吉。
圣人举而示人以近,故云「子克家」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汉元初立,萧望之以师傅下行端揆之职,为发蒙之主。
史高望之同受顾命,位望之上,为亲近大臣,以阴柔庸劣之才辅暗懦之君,而昵比于恭、显阉宦不中正之人,疏远望之,不与同心辅政,于先帝付托之意,岂不负哉!
是亦自远于刚阳笃实之贤,故有「困蒙之吝」耳。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汉昭所以委政霍光者,冲幼,未明习国家事耳。
非天资愚蒙,乃童蒙也。
以其童蒙而天性聪明,故能上顺先帝之志,下任霍光之贤,而燕王之谋不成,篡弑之祸不作,故为吉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大舜之征苗,文王之伐崇,汤之放桀,武王之伐纣,皆以其蒙昏之极,不得已,故击而去之耳。
若后世汉高之诛秦、项,汉宣之诛先○之类,禦寇者也。
平城之兵,马邑之伏,唐太宗之伐高丽,为寇者也。
禦寇者,出于不得已,故天人顺之。
汉武为寇于四夷,而望天下之人皆如卜式之顺己,其可得乎!
《需》:有孚,光亨,贞吉
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
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彖》曰: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文王虽有亹亹刚健之德,既受命为人之主矣,若遂欲进定天下,则之才犹足以有为,恶未贯盈,人心未尽去,天命未尽改,时未可以定也。
文王逡巡不进,退处于西伯,而在上,「险在前也」。
文王以服事殷,其忠信于上下,其诚动于残贼,故得行其号令于诸侯,天下化之,而不以为嫌,「刚健而不陷」,岂有困穷哉?
「有孚,光亨,贞吉」,此之谓也。
文王中非有孚,则不足以动商纣,而至于以兵相加,文王虽得天下,是篡也,非「位乎天位」、「中正」之义矣。
文王「位乎天位」,「中正」而不过,故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夫以天道处之,何事不济?
故曰「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行之。
古之君子如伊尹之耕于有莘,傅说之筑于傅岩,吕望之钓于渭滨,皆待时于郊野旷远之地,不冒犯世患而求进者也。
其耕也,其筑也,其钓也,用常而已,非有惊时异众之行也,故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小有言,以吉终也。
孔子、孟轲执其规矩准绳,周行于诸侯,见可而进,「需于沙」者也,近于世难矣。
然孔、孟志在天下后世,非私己也,故不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或以微罪行,或三宿而后出昼。
广德弘,其心甚大。
小有患害,厄于陈、蔡,围于匡人景子谓之不敬,尹士谓之干泽,于孔、孟乎何伤?
故当时诸侯敬之重之,万世之下尊之仰之。
「以吉终」者,此之谓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范滂、李膺,名冠天下,激浊扬清,进必以其道,「需于泥」者也。
然时方多僻,「灾在外也」。
其气刚,其志锐,其行劲,无所顾虑,露其锋刃,欲以力除奸邪。
奸邪畏忌,则思所以中伤之矣。
党人禁锢,岂无自而然哉?
皆自致之也。
若敬慎如陈寔,虽中常侍张让父葬,亦往吊焉,敬慎之至也。
及党人被诛,而名士因得免者甚众。
使范滂、李膺敬慎如此,岂有诛死之败乎?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汉桓既诛梁冀,拔黄琼,首居天位,天下想望异政。
奏诛州郡贪污者十馀人,海内翕然称之。
时小人充朝,正人处乎其间,佞幸之所必中伤也,「需于血」者也。
夫琼之心,岂止于诛州郡贪污而已哉?
肃清廷列,乃其也,少须服之耳。
及嬖宠益横,自度力制不能,遂上疏极言,称疾不起,不敢安其位,「出自穴」也。
虽言,然一言不听,则不敢据其位而去。
力言之而不止,以与嬖宠争也。
顺听时命,委而去之,虽其壅遏,不行戮于小人,而无凶祸之及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文王之时,位乎天德,退称西伯,天下归之,实行天子之事矣。
其居中正,又何疑哉?
饮食宴乐,以待天命,所需必遂,可谓吉矣。
孔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冯翊之说萧,赵广汉之讼魏,皆中无孚实,不知畏惕,过而失中道者也。
故终极其事,皆至于凶。
左雄、周举,「中吉」也;
王浑、王浚,「利见」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
小有言,其辩明也。
郑兴、桓谭。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
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杨恽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
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郭子仪、鱼朝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杜淹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曹腾、梁商、贺若弼、韩擒虎、贾复、寇恂和事天子。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主父偃、来俊臣之徒。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
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率其众七十万,战于牧野。
武王鼓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前者倒戈,后者北焉。
其故何也?
不能正心以正天下,故众莫为之用。
武王征之,非富天下也,正己而已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刘虞,吉德之主,士民之所与也。
公孙瓒,暴黠之将,士民之所不与也。
以十万之众声罪讨而一败不振者,以无律故也。
不以律,虽臧亦凶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赵将李牧初守雁门之塞,赵王听谗而罢之。
既而边境不安,复命将,请行其初志,赵王听之,乃受命。
于是利钝进退、功罪赏罚,皆专制,赵王不得而与也。
故能一战而破灭三国,边境清净。
夫不用,则听命而退;
用之,则专命而行,得中道者也。
故吉而无咎。
其后禦秦师,赵王罢之而不受命,则恃专而失为臣之道矣,见杀宜哉!
故《象》以「承天宠」为「中吉」也。
吴、楚反,景帝周亚夫三十六将军讨之。
亚夫言于帝曰:「楚人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
于是吴攻梁急,梁求救于帝。
帝命亚夫救之,亚夫守先谋,不奉诏,坚壁不出,而遣轻兵绝吴、粮道
吴、楚兵卒困于梁,饥死叛散,以破灭。
惟其委之重而自任也专,故能有是功,吉无咎也。
虽然,人臣有大功于天下,奉身而退,不为天下先,可也。
亚夫绛侯之子,复有大功,又为辅相,守正而行,抗义不挠,其居正也善矣!
然卒取死亡之祸者,不知消息盈虚,与时偕行之过也。
唐宪宗之讨淮西也,既命裴度御史往视师矣,又命以为相,使赏罚用命不用命,又命往釐以既厥事。
信之深,任之确,恩礼有加而无怠也。
所以平逋寇宿贼,威震诸藩,合乎「王三锡命」、「怀万邦」之义,可以为天下后世法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用师之道,必以才德谋虑足以服人心,如丈人者主之,故能有成功。
若燕乐毅丈人也,而以骑劫代之;
若赵廉颇丈人也,而以赵括代之;
李牧丈人也,而以颜聚代之。
此以众人而尸丈人之事者也,不败亡何待!
六之才德,众人也,而三之位则统师也,故圣人明舆尸无功之义。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齐桓伐楚,退师召陵
赵充国讨先○,固守不战;
汉高祖项羽,舍荥阳成皋而趋宛叶;
朱隽讨韩忠,解围而后复战,皆「左次」也。
「左次」者,不以气也,必有义也;
不以力也,必有谋也。
夫聚众而付以艾杀人之器,岂得已哉?
能以谋义行之,庶几其可胜矣。
此兵家之常也,故无咎。
六五:田有禽。
利执言,无咎。
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
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夷狄居边塞不毛之地,盗贼屏其邪心而从于教化,不害良善,其宜也。
夷狄若有侵犯于中国,盗贼若有干犯于天下,则是禽兽在田而侵犯稼穑也,当申其罪而讨之。
大禹之征有苗,汤、武之征桀、纣,汉高之伐项羽,则皆申其罪而讨之,故蛮夷率服,天下响应,为利大矣,故无咎。
然任将之道,必以名德才行足以率众者为之。
九二刚阳,三才在下,为师之主长子也。
若不任长子而以弟子众人庸才间之,未有不败者也。
郭子仪、李光弼尚有相州之败,况他人乎?
吕蒙不肯与孙皓并为大督,曰:「昔周瑜、程普并将,几败国事」。
《比》:吉。
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
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张良以兵法说他人,皆不省,及以说汉高,则常用其策。
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不去,「原筮」也。
其从沛公以复仇暴秦而济世安民,非以为乱也。
此仁人之心,可久之道,为天下之正理,得「元永贞」之义也,故无咎。
沛公约法三章以收秦民,马援之择君,窦融之归光武郭嘉之去袁绍,皆「原筮」者也。
其相比,莫非有善谋,行常道,守正理者。
邴原曹操曰:「原之所以自容于明公明公之所以待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
刚中者不能如是。
不然,以利相比,如赵高、二世之君臣,与夫窦、灌之朋友,未有得无咎者也。
夫天下未定,国家未立,而身未安,固宜汲汲求此。
若楚、汉分争之时,君臣未定,百姓未知所归,贤能未尽见用,韩信、彭越、英布之徒,不能乘此时举贤恤民,求上下之助以宰制山河,保其大功。
及楚已灭,天下归汉,乃奉兵叛逆,自取灭亡,「后夫凶」也。
隗嚣之徒,才不逮数子,方纷乱之际,则坐谈西伯,及中原略定,乃始举兵图大事者乎?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成汤三聘之,然后起;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先主三顾之,然后见。
聘之在彼,而起在我;
顾之在彼,而见在我。
其尊德乐义之心著于礼貌之间,然后就之,故足与有为也。
不然,则失身于人,虽有规矩准绳,焉得而用之?
反为有势者之所贱矣,安得吉?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齐王建所有之群臣宾客,反为秦用,卒误王建,死于之间,不亦伤乎?
《小畜》:亨。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郭子仪虽为鱼朝恩所忌,然朝闻命,夕引道,信命而行,「复自道」者也,是以奸邪莫之能害而终吉也。
李光弼因谗邪之间,遂拥众不朝,则不能复于道矣。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汉明帝察察刚急,治楚王英狱,无辜连逮不可胜数。
群臣希旨,无敢以情恕者,独侍御史寒朗心伤其冤,出万死,为无辜一言。
其言发于忠诚恻怛,「有孚」者也。
其情既笃,其辞既达,其义既明,故卒从其言,死罪免而恐惧亡矣。
正君心,救无辜,何咎之有?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舜既受尧之命有天下,而尧朝旧臣,如共工、驩兜、伯鲧,佐尧治天下,其执权利之日久矣。
舜,江海陶渔之人也,虽以尧命听居其上,其志未尝不欲专命,使舜不得有为于天下也。
然舜以天德居天位,其有孚可知,固将分天职与天下圣贤共治之,分天禄与天下圣贤共食之,列天位与天下圣贤共守之,岂奸邪之臣所能遏哉?
是以九官命而不仁者远矣。
「挛如,富以其邻」,此之谓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
贞厉
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东汉阉宦之盛,自孝和永元中郑众始得与闻政事,其宦者出入禁闼,以奉承为事者也。
昵比则易以亲,顺事则易以信。
其后遂得天宠,日侵朝权。
至永兴之时中官近习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政令一自之出矣。
然贤者犹或用,势已张而未成也。
延熹之末,逐党锢,贤智举不得进,于是乎成矣。
所以及此者,以其昵比顺事足以惑媚人君,而桓、灵之君心与之同,性与之合,「既雨既处」也。
赵忠、张让之徒,岂知其非,日以益甚,终受诛戮,固其宜矣,「妇贞厉」也。
虽然,阉竖也而执国柄,政自己出,侵逼人主,「月几望」矣。
陈蕃、窦武以区区之力,不复顾虑,诵言诛之,欲以一旦而夺百有馀年凭藉之权,不亦难乎!
孔子曰:「有所疑者,戒时君子必知疑虑,徐思所以制之,则不至于凶矣」。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袁涣之答吕布严颜之答张飞薛包之事父母,谢安之桓温,所处至顺,所言至当,皆以「柔履刚」、「说而应」之故,虽履强猛暴戾之地,终不见伤害也。
至强暴也,而文王徽柔懿恭以事之,故能免于羑里。
西伯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则得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其德,光大明于天下后世也,其亨可知。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张良以布衣起为帝者师,及功成天下定,则从赤松子游。
杨秉以儒生起为三公,尝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此安其卑下之素,往行其志愿者也,故贵势不能动其心,利禄不能乱其操。
以是而行,岂有咎乎?
九二:履道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黄宪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非有惊众险异之行也。
初举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劝之仕,亦不之拒也。
行至京师,竟无就,若其中以利欲自乱,岂能从容应之若是乎?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咥人之凶,位不当也。
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吕布刚决不常,智卑而才小,虽统众为将,固不足以济乱也。
然以董卓之悖逆而杀之,以袁绍之背叛而绝之,「眇能视」、「跛能履」者也。
其见非能穷理,其行非能尽义,亦迫劫于形势,因以为功耳。
使统御于人,遵约束而行,则未必不为名将,如尉迟敬德之流,保其天禄矣。
以其刚决猛暴而居人上,自主一方也,故躁率妄行,谋不中礼义,动不中几会,「履虎尾」,蹈危难,为曹操所擒,而被「咥人之凶」焉。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东汉之初,窦融保据河西,专有方面。
厥后归命光武,以为大司空,居近君之地。
光武刚强明决,以法术制驭臣下之君也。
尝专制,则光武心忌,本处于外,入为大官,则旧功臣心不平,「履虎尾」也。
谦恭小心,有子欲其恂恂守道,不愿其才能,其畏慎可知。
愬愬」,畏惧也。
能如是,不以宠利居成功,其「志行也」,故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素履贞厉,位正当也。
刚决也。
尧、舜之圣,犹曰钦明文思,允恭克让。
禹戒舜曰:「无若丹朱傲」。
仲虺戒汤曰:「从谏弗咈,先民是若」。
《诗》称文王曰「小心翼翼」。
盖优游从容,宽大尽下者,圣人之容止也。
能如是,则履帝位而不疚矣。
若自以为居位正当,任其刚决,不复畏惧,则德不能日新,往往日退,不如其初。
此危道也,故曰「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曾子寝疾病,谓门人曰:「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夫人有一善一功、一言一事,欣欣然自喜自足而不能有终者,多矣。
焉知君子以天下世世为消息,没身而后已乎!
曾子启手足,可谓「视履考祥」矣,必得正而毙,可谓「其旋元吉」矣。
《贲》。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季氏使闵子骞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王烈寓于辽东公孙度欲以为吏,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六二,文明,贲之主。
其质阴柔,随质之善恶而贲之耳,故不能变其质也。
叔孙通制礼仪,因汉高所能行者而已。
九三:贲如濡如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处文明之极,阳奇阴耦,阳居其中,阴阳交合,情文悦怿,贲之盛也。
如舜得十六相,文王得四友,汉高得三杰,光武得二十八将,唐太宗得房、杜、王、魏,君臣相辅,光被天下后世,而膏泽下于斯民,「贲如濡如」也。
方世之乱,英雄角逐,君择其臣,臣择其君,非素有定分也,皆以情合气浃相从耳。
茍不长守贞固,而继之以疑阻猜嫌,则君臣必不相保,未有能终者也,安得吉?
如陈灵之杀泄冶赵迁之杀李牧,袁绍之杀田丰是也,终为人所凌辱矣。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德宗、陆贽。
《剥》。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汉和帝郑众窦宪有功,遂得与闻政事,阉宦擅权,侵害正人,自此始矣。
小人得志,君子道消,其凶必矣。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
以辨,未有与也。
天子者,天下之本,民人之主。
其得位也,上受于天,下受其君父,而辅之以大臣者也。
桓帝李润、江京而废,来历以死争之是也。
而同谋之徒皆见险而止,历独立无助,桓帝遂废。
后虽立于孙程等,然进退人才,更张政事,皆在天子之手,犹未甚也,而执朝政与大臣为伍之势成矣。
若大臣得人,以其类进,则犹可为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剥者,阴剥阳也。
三,居刚应刚,以阴从阳者也。
东汉吕强处阉宦之中,独有爱君子、忧宗社之心,虽身被杀,犹有令名,无咎也。
读史述 其十三 田畴 明 · 魏学洢
 押庚韵 出处:茅檐集卷三
夜读刘虞传,胸坎生不平。
无终有一士,烈烈千人英。
栾布不足数,申胥难与京。
吾将夙严装,万里从之行。
谁为同心人,千载陶渊明
刘壮肃奏议后 其一 己酉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五
蜡炬谈兵幕府刘虞残客老田畴。
可怜谁卖卢龙塞,桑海茫茫万事休。